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国情研修活动

2025年07月14日 15:15  点击:[]

为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助力教师深刻把握国情社情民情,7月12日下午,我院精心组织海外留学归国教师、青年教师代表等,共同走进呼和浩特市美术馆开展国情教育研修。通过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砥砺奋斗的光辉历程,将国情认知植入教师发展脉络之中,激励教师们将研修所得转化为教学与科研的创新动力,推动他们以实际行动走遍祖国山河,用心体会时代发展的强劲律动。

石宝 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2025年7月12日,我有幸赴呼和浩特市美术馆参加学院组织的国情研修活动,以参观“内蒙古记忆”纪实图片展形式,丰富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这次展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照片,展示了内蒙古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内蒙古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展览中的每一幅照片都像是一扇窗,让我走进内蒙古的过去和现在。展现了为内蒙古现代化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辽阔的草原和奔腾的骏马,使我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广袤与生机。这些自然风光不仅令我感到美丽,也让我意识到内蒙古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展览不仅是对内蒙古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内蒙古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更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既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敢于突破和探索新的领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艺术在传承文化和启迪思想方面的重要性。这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内蒙古这片土地充满敬意与向往。我相信,将此次国情研修的体会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定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更广阔的认知之窗,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温湃 信息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

2025年7月12日下午,学院组织以参观呼和浩特市美术馆的形式开展2025年度国情研修活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能看到这样的展览,我倍感幸运,仿佛意外推开了一扇通往内蒙古往昔岁月的大门。

展览精心划分为多个板块,生动展示了人们的生活百态、城市的沧桑巨变及大家努力奋斗的鲜活故事。许多老照片里的场景,像几十年前的街道、人们穿的衣服、工作的样子,于我而言是陌生的。然而,当我凝视那些黑白或已褪色的照片时,内心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那是对先辈们生活痕迹的亲切感知,是与历史深处的情感共鸣。

此次展览中,AI技术的运用堪称一大亮点。在它的助力下,老照片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动”了起来!我看到了风吹过草原,草浪翻滚,仿佛能闻到青草的味道;也看到工人们专注的神情,真切感受到那份工作的热情。这种奇妙的体验,让原本定格在照片中的历史瞬间变得鲜活灵动,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并肩同行。

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把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变迁、还有那些重要的时刻都保留了下来。在这些资料中,尤为触动我心的,是照片中不同民族的人们携手劳作、开怀欢笑的场景。由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在这里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是各民族亲如一家、共同奋斗的真实体现。

这场展览,于我而言,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图片观赏,更是一场温暖而深刻的时光之旅。它让我对内蒙古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以及他们所走过的历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敬意与热爱。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次参观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能够将此次研修的感悟有效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借助这些老照片和AI复原的动态场景,为学生们生动讲述内蒙古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街道、生活和工作方式,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引导他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照片中不同民族和谐共处的画面,我也可以组织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友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记者们记录历史的精神也值得学生们学习。我会引导学生们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有意义的事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此次国情研修活动,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教育思路的拓展。我将把这份感悟化作教育的动力,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新时代青年。




上一条:信息工程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培训会
下一条:我院成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

关闭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